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服务 > 东华流韵 > 今日东城
新东城报总第183期

  郭金龙王安顺到我区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让危旧平房群众住上“平安房”

  杨柳荫、牛青山陪同调研

  本报讯 8月11日,市委书记郭金龙走进东城的老旧小区,通过实地察看、与住户交谈,深入研究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安顺一同调研。

  草厂三条胡同31号是一处老旧平房院。“7 21”暴雨发生后,东城区第一时间将这里的群众疏散转移。目前,这里即将开始院落翻建,目标是使修缮后的房屋不漏不塌、院内无积水。“全区还有多少人住在这种平房里?”郭金龙关切地问。“大约三万多户。”听到东城区负责人的回答,郭金龙说,我们要加快危旧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确保他们生命财产安全。

  红色的窗棂、雪白的墙壁,南河沿大街103号院已经完成翻建。正忙着搬回来的屋主杨铎女士打心眼儿里高兴:“我们家1949年后一直住在这里,近年老屋成了危房,如果没有政府帮着翻修,这次大雨,后果真是难以想象。”她领着市领导屋里屋外四处参观,嘴里一刻不停地介绍,“以前屋里是木隔断,冬天没暖气,窗户关不严,别提多冷了;现在您看看,这墙多厚实,还有暖气,再也不用烧小煤炉了!”郭金龙笑着回应:“我提前祝贺您乔迁之喜!”

  前一阶段的暴雨期间,我区最大的安全隐患是平房,长期降雨对危旧平房是严峻考验。东城区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抢险人员坚守岗位,24小时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同时要求首先抢救人员,把守护特殊群体的责任落实到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每个网格,确保遇险时能第一时间抢救。

  市领导赵凤桐、夏占义,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一同调研。区领导杨柳荫、牛青山、谢世龙、朴学东、毛炯、王中华陪同。

 

  第三届“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开幕

  开幕式现场,“鳌跃龙翔”主灯秀闪耀登场。记者 王峥/摄

  本报讯(记者 郑娜娜)8月10日晚,第三届“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在地坛公园西门开幕。区领导金晖、朴学东出席开幕式。

  本届文化艺术节由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和区园林绿化局主办,东方信达资产经营总公司、地坛公园管理处承办。当晚,随着开幕式杠杆启动,主席台大门徐徐打开,由台湾雕塑学会会长、著名雕塑大师杨奉琛先生设计的“鳌跃龙翔”主灯秀闪耀登场,腾飞的金龙,昭示着北京创意产业文化的力量与腾飞的未来。主灯秀的点亮象征历时十天的活动正式开启。

  开幕式现场,西街创意之旅和北街文化创意企业综合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另外,以“光与人”为主题,根据地形地貌设计分布在地坛公园的各个角落的灯光设计作品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特别是来自比利时、瑞士的设计师团队献上的灯光装置《OVO》,一路从法国里昂、耶路撒冷辗转到中国北京,人们可以通过暗门走进装置的内部,切身体会灯光迷雾下的光影力量以及对形而上的美学思索。

  本届文化艺术节重点包括由“国际灯光艺术节”、“‘无限星空’音乐节”、“盛世骄阳云中剧场”、“创意市集”、“视频创意互动秀”、“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展”等六大板块组成的地坛主会场活动和包括“‘创意之旅’活动”、“建设城市灯光软实力高峰论坛”、“雍和放映”等三大板块的分会场活动。

  “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自2010年举办以来,已逐渐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成为立足东城、辐射北京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品牌活动,成为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之一,不仅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亲民互动的呈现形式,填补了北京城市中心区缺乏具有广泛参与性与成长性的创意推广平台的空白,更是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有效地带动了雍和园区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

  相关报道见第8版

 

  市人大东城团

  开展代表年中活动

  本报讯 8月10日,东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东城团代表开展年中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振川等39名市人大代表参加活动。区领导冯熙、高桂强参加。

  会议传达了全市201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审阅了北京市2011年市级决算、201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和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代表们充分肯定了北京市委、市政府为推动首都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所做出的努力;对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在首都立法和监督工作中取得实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又准确到位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代表们还对涉及首都发展、民生改善、城市建设、交通管理、防灾防讯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又讯 8月11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熙主持召开区第15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主任会议。会议讨论了区政府和区法院分别提请的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我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通过了《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制度》;决定了东城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有关事宜。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中原、高桂强、蔡福全、于静、王兆康出席会议。

 

  简讯

   8月9日,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预算委员会联合召开扩大会议。区领导冯熙、徐熙、王兆康出席。

   8月9日,市食品安全督查组督查我区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区领导徐熙陪同并介绍我区相关工作情况。

   8月10日,区领导吴松元调研我区民政及“7 21”救灾善后工作。

   8月10日,区领导陈之常调研我区重点企业,先后走访当当网和北京医药集团,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与企业领导探讨企业今后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任务等问题。

   8月9日,区领导王中华调研天坛街道环境整治工作。

   8月10日,以日野市长马场弘融为团长的日本东京都区市町村友好代表团到和平里街道进行交流访问。区领导汤钦飞陪同。

 

  “两员”督查热线办理

  本报讯 (记者 李懿)两组由党风廉政监督员、特邀监察员组成的督查人员,将于近日深入全区各单位,对群众“热线”信件的办理情况开展督查。

  此次启动的“政风行风热线”民主评议督查范围涉及纠风专项治理、政风类、行风类、业务投诉类的信件受理、办理和回复的工作情况;通过办信为群众解决问题和进行工作整改的实际效果,重点考察相关单位依法履职、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以及社会效果等方面的情况。督查组将按照全面督查、重点评议的方式开展工作,评定结果纳入年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

 

  以诗寄情 讲述前门故事

  2012中轴诗会亮相前门箭楼

  本报讯 (记者 张慧) 一轮明月、一杯清茶、一场诗会,前门的故事在箭楼上轻轻流淌。8月10日晚,2012中轴诗会亮相前门箭楼,殷之光、游本昌、李文朝、冯福生、曹灿等艺术名家登上箭楼,以诗寄情,讲述前门故事。

  “虽然我已经80岁了,但今天是我第一次登上前门箭楼,在箭楼上朗诵与前门有关的诗歌这次机会太难得了,我非常激动。”当晚,当已经80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登台脱稿朗诵诗歌《前门,我对你说》时,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殷之光、冯福生、曹灿等朗诵名家动情地朗诵更是将诗会一次次地推向高潮。

  当晚的朗诵嘉宾除了众多艺术名家,还有此次参加中轴诗会的获奖作者,获得此次诗会一等奖的80后女诗人李成恩就是获奖作者的代表。“在前门唱一首情歌是一个外地人融入北京最好的方式,我的京腔带着故乡的水草味,我的情歌带着北京胡同的荫凉。”80后女诗人李成恩有着中国“电影镜头语言诗人”之称,她的诗歌情感细腻,视角独特。在她创作的诗歌《从前门梦回历史》中,前门的院落、槐树甚至鸟叫声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我大学时就来了北京,大学时我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串胡同,前门的胡同我几乎都走过,虽然是异乡人,但是这里让我感到很亲切。”李成恩说。

  据悉,2012中轴诗会由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和前门大街管委会主办,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东城作家协会承办。通过公开征集,此次诗会共收到来自北京、河北、山西、贵州等21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日本的应征稿件131篇。经过评选,共评选出特别奉献奖5篇、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记者 张传东/摄

 

  2012中华老字号发展前门论坛举行

  前门助推老字号品牌聚集

  本报讯 (记者 洪珊) 8月9日,2012中华老字号发展前门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也是第三届前门历史文化节品牌活动之一。记者从论坛获悉,前门将进一步推动老字号品牌聚集,加大对民族老字号的扶持力度,巩固老字号在前门地区繁荣发展。

  前门大街是首都北京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商业街之一,曾经也是北京老字号的摇篮和重要聚集地。据前门大街管委会葛俊凯主任介绍,自2008年8月7日实现开街运营以来。前门13家原生地老字号全部回迁,同时新引进著名老字号8家,在鲜鱼口街开市之后,又陆陆续续地引进14家,目前东城区前门大街周边聚集了35家老字号门店。

  葛主任还介绍说,东城区将进一步推动老字号品牌聚集,按照“保留、恢复、引进、扶持”思路,开展前门商业区的业态提升计划和新建成区域的招商工作,吸引老字号企业到前门商业区建立旗舰店、体验店、展示店、专卖店,并鼓励个人或企业到前门文化创意区来落户。

  与此同时,对老字号企业经营中所遇到的困难,东城区还将进一步实施民族老字号扶持政策,落实完善老字号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扶持方法,切实解决老字号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此外,巩固老字号发展基础也将是未来前门地区工作的重点。在前门地区日渐繁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更加丰满的业态结构和完善的服务设施,营造与老字号历史价值和谐友好、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商业发展环境,这对前门商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老字号的发展壮大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届台湾夜市开幕

  本报讯(记者 徐光晔) 从即日起,第二届“台湾夜市”成为前门地区又一消夏好去处。截至9月30日,每天下午5点,位于前门台湾映像的台湾夜市都将准时开门迎客。

  第二届台湾夜市分为文创市集、小吃区及高山族文化夜宴三大部分,让广大市民不出北京就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台湾文化。文创市集沿大江胡同、阿里山广场及办桌广场排布,共设立花车20余辆,汇聚了来自台湾本土的美学商品,将为您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

  据主办方前门天和公司介绍,自8月20日起,阿里山广场将举办“台湾高山族文化夜宴”活动。高山族由阿里山里守护山林的邹族和太平洋边大海的渔阿美族共同组成。当阿里山遇上娜鲁湾,山与海的民族相约在北京,带来台湾高山族的多元文化。美食的飨宴,绚烂的手工艺品,地道的阿里山茶香和最热情的歌舞传唱,等您来体会真正的台湾山海风情活动,感受山与海的旋律。

  在台湾映像的水雾广场,伴随着“台式吆喝”, 漫步于各色小吃间。风中摇曳的道旗下,盐酥鸡、蚵仔煎、大肠包小肠、车轮饼、一口包等众多道地的台湾特色小吃在这里一一为您展现。同时,丐帮卤味、阿宗面线等台湾知名连锁企业为市民准备了原汁原味的宝岛佳肴,让您身在京城,如入台北夜市。记者 张传东/摄

 

  四个强化 四个提升

  我区交通秩序迈上新台阶

  自我区开展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以来,交通秩序组按照“以人为本、共建首善”的文明城区建设理念,坚持打主动仗、整体仗,在前期工作中做到了“四个强化、四个提升”,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做出积极贡献。

  交通秩序组强化责任落实,明确任务分工,提升思想重视程度。在接到任务后,交通秩序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召开会议,研究措施,明确要求,形成了良好沟通协调机制。同时作为交通秩序组主责单位,区交通支队及时在支队党委班子及各单位主要领导层面召开会议,认真研读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并对涉及支队的15项具体工作明确了主责单位、协助单位及责任人。

  交通秩序组强化管理力度,落实工作机制,提升秩序整治水平。在强化与公安分局、城管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基础上,全面实行24小时警务机制,按照守口有责、守土有责的要求,持续加大对重点地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确保了辖区交通秩序平稳。围绕严重影响道路环境、威胁群众安全的酒后、涉牌、货车闯禁行等严重违法行为开展打击工作。以九横八纵为重点,联合城管对胡同、居民区附近429个非法安装的地锁进行了拆除,提升了区域通行能力,净化了群众出行环境。同时区交通支队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增设155处执法探头,并在分局协助下,使支队违法停车摄录探头数量达到436处,对全区主要大街实现了全覆盖。

  交通秩序组强化疏堵措施,优化交通组织,提升路面通行能力。作为路面管理主责单位,区交通支队确立拥堵警情提前干预机制,采取以警情常量为核心、警情研判为导向、动态调控警力投量投向的管理方式,通过视频巡逻、警情监测等方式,及时掌控路面行驶情况,实现警情与警力同步浮动,避免出现大规模拥堵。同时针对致堵诱因,支队继续做精、做强交通事故快清快处措施,在二环路、主要大街及事故易发点段设置清障车辆备勤点,确保快速清理,快速恢复交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轻微事故处理方式,采取电视监控取证,电话指导处理交通事故模式,缩短处警时间。

  交通秩序组强化安全责任,营造文明氛围,提升市民守法意识。在交通安全宣传中,一方面坚持以“文明交通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分众宣传”理念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深化“五进宣传”,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交通安全巡展、文明交通“灯语”、警营开放日、主题演讲等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遵章守法意识和文明交通素质。另一方面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隐患入手,对辖区内专业客、货运输单位领导、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北京市珐琅厂挖掘传统文化神韵

  仿宫廷景泰蓝珍品再掀收藏热

  本报讯(记者 张慧)8月6日,为期两个月的“追本溯源——仿宫廷景泰蓝艺术珍品展”在北京市珐琅厂落下帷幕,60余件元明清时期宫廷御用景泰蓝高仿产品的首次集中亮相不仅填补了市场上宫廷景泰蓝艺术品紧缺的空白,更是再度掀起了景泰蓝收藏的热潮。据悉,展览期间,很多仿宫廷景泰蓝艺术珍品被抢订一空。

  “景泰蓝又被称为珐琅器,自明清以来就是宫廷的御用品,数量很有限,国内收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博物馆,很少对外展出,普通市民很难看到,工艺大师也很少有机会能够近距离欣赏。”珐琅厂负责人介绍,此次利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仿制元明清时期的宫廷景泰蓝精典制品举办展览,就是希望能够追本溯源,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欣赏到宫廷景泰蓝的神韵。

  此次展出的60余件仿宫廷景泰蓝艺术珍品,价格从数千元至数十万元,尽管价格不菲,但是很多珍品还是在展览期间被抢订一空。市场的积极反响不只是因为宫廷景泰蓝的稀缺,更是源自仿宫廷景泰蓝体现出的精益求精的高超技艺。

  北京市珐琅厂是景泰蓝行业中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代表着国内景泰蓝制作的最高技艺。本着将误差降到最低的理念,该厂历时两年多时间,先后多次组织设计人员和工艺大师前往北京和沈阳的两家故宫博物院,由工艺大师监督指导,亲自制作,高仿复制了60余件宫廷御用景泰蓝珍品。在复制过程中,该厂试制并采用了明清传统原料,完全按照明清时期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纯手工制作。

  “宫廷景泰蓝经常用到的马奎黄,现在已经很少用了,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这种颜色,我们反复调试了十次才最终确定。”珐琅厂负责人介绍,虽然仿宫廷景泰蓝艺术珍品展已经落幕,但是展览将成为该厂一个新的生产方向。仿宫廷景泰蓝艺术珍品将与当代景泰蓝交相辉映,丰富景泰蓝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为保护这一传统古老的宫廷艺术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追访

  从照片到实物

  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要精益求精

  从照片到实物,这些元明清时期的宫廷御用景泰蓝又是怎样“复制”出来的呢?在北京市珐琅厂设计室,记者见到了高级技师李静。李静介绍,宫廷景泰蓝都被收藏在博物馆,珐琅厂不可能把它们搬到厂里对照原物复制,没有实物比照,工艺师们只能通过放大镜把照片放大,一笔笔描绘,画出设计图。

  在李静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了宫廷景泰蓝——掐丝珐琅百花葫芦瓶的照片。掐丝珐琅百花葫芦瓶是清中期的陈设品,高93.3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30.5厘米,通体掐丝珐琅满饰五色缤纷的百花纹,造型美观、花卉自然,充分体现了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准。

  在照片中,掐丝珐琅百花葫芦瓶高约20厘米,上面密密麻麻绘制了数百朵图案,单凭肉眼很难看清。为了准确地描绘出每个花朵的轮廓和颜色,李静需要拿着放大镜,对着照片一点点看,一笔一笔描绘(见上图)。照片只有一面图案,另一面的图案需要李静根据花朵的变化规律描绘,光源条件造成的色泽偏差也需要她根据自己30余年的工作经验来调整。

  离开设计室,记者来到了点蓝车间,高级技工罗淑香正在对与原物1:1比例制成的掐丝珐琅百花葫芦瓶胎体进行点蓝(为景泰蓝上色)。“我在珐琅厂已经算是快手了,但是现在3个星期了还没完成第一遍点蓝,要完成3遍点蓝,至少也得两个月。”罗淑香告诉记者,点蓝时,不仅要严格按照宫廷景泰蓝的颜色来点,还必须遵守传统工艺。“你看这些花朵,花瓣的颜色几乎都没过渡,花瓣边缘的颜色突然就变深了,像折了一样,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调制过渡色的工艺。现在,制作宫廷景泰蓝就必须还原当时的工艺。”罗淑香说,没有过渡色对点蓝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点蓝必须十分精确,否则体现不出“折断”的感觉。

  “景泰蓝的身价是官窑,能够亲自体验宫廷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对我们这些当代的景泰蓝工艺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够真正浸入在传统中,吸收传统工艺的精髓。”罗淑香说,就像在传统工艺下,没有过渡色的花瓣虽然看着不够自然,但它却更加干净和立体,这也是一种美。记者 张慧

 

  两岸儿童戏剧交流平台启动

  本报讯 (记者 张慧)8月10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台北如果儿童剧团签订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儿童戏剧工作室暨交流平台”正式启动。这是两岸成立的首个儿童戏剧交流平台,将围绕儿童戏剧创作、演出、研讨和交流展开合作。

  签约仪式开始前,应邀前来演出的台湾如果剧团剧目中的主角狗狗lucky与孙悟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手戏。由陌生到熟悉,狗狗lucky与孙悟空的充满“混搭风”的跨界合作表演,展现了海峡两岸交流平台的良好开端。

  儿艺院长周予援介绍,两岸儿童戏剧工作室的成立将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海峡两岸艺术剧团在儿童剧创作领域的深度合作。合作剧目可在北京、全国各地和台北巡演,为两岸儿童奉献戏剧盛宴,向两岸的孩子们传递爱心、责任、尊重和信任的理念。

  据了解,2011年,台湾如果剧团曾携带剧目《隐形猫熊在哪里》参加了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创意十足的剧目深受孩子们喜爱。上周末,如果剧团再次携原创剧目《狗狗lucky历险记》亮相中国儿童剧院。

  图为《狗狗lucky历险记》演出剧照。

 

  伦敦奥运会闭幕

  东城运动员获2金2银

  本报讯 (通讯员 李燕)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6时50分,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首都伦敦落下帷幕。

  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取得了38金27银22铜,位列奖牌榜第二。其中,由东城区输送培养的9名运动员获得两金两银的好成绩。东城区输送培养的9名运动员包括体操运动员何可欣、滕海滨;游泳运动员陈祚、刘京、方晏乔;跳水运动员曹缘;射击运动员陈颖;羽毛球运动员张楠;国际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张崇瑶。其中,曹缘、张楠分别获得男子双人十米台冠军和羽毛球混双冠军;何可欣、陈颖分别获得女子体操高低杠银牌和女子25米运动手枪银牌。

 

  崇文口腔有了一站式服务

  本报讯 (记者 张慧) 8月1日,崇文口腔医院特色门诊——口腔综合科投入试运行。患者不出诊室就可享受治牙、拔牙、镶牙“一站式”服务。

  开设特色门诊主要针对患者就诊时由于对口腔疾患不了解出现的盲目挂号情况。盲目挂号很容易挂错号,必须重新排队挂号,延长等候时间,影响就诊效率。“没开设综合科前,拔牙要去口腔外科,补牙要去修复科,如果同时有一颗牙要拔,有一颗牙要补,就得去两个科室挂号,需要注射两次麻药。”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开设综合科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症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运行一段时间后,综合科还将开通预约服务,方便患者就诊。

 

  搭建交流平台借鉴成功经验

  我区扶持小微企业介入专家模式

  本报讯(记者 乔斐)8月7日至9日,东城区召开全市首次“小微企业创业提升培训班”,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吸纳社会优质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按照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的统一安排,我区22家创业型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学习。创业指导专家就“为什么要办企业”、“小微企业做什么最赚钱”、“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靠什么”等12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指导。区劳服中心梁金芳主任全面介绍了我区创业组织结构、孵化园、创业者沙龙、创业工作室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及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并与学员在现实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培训结束后将由创业指导专家选择10名学员,对其创办的企业提供为期3个月的专业化跟踪服务,并向企业提交诊断报告。

  梁主任告诉记者,首期小微企业创业提升培训班拓宽了创业服务思路,搭建了小微企业交流学习平台,推进我区创业服务指导工作全面开展。不少学员反映,参加培训班不但让他们学到了经营方面的知识,也给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更让他们得到了经营及政策方面的指导。

  又讯(记者 乔斐)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安定门街道通过不断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街道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刚好一个月,在原有“创业者沙龙”的基础上打造“创业孵化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小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荐等服务,加大了对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和正在创业人员的帮扶力度。目前,全街道有31名创业者是沙龙成员,成为创业骨干和带头人。近期,街道推出了“1十X”复合型创业技能培训,学员通过综合测评,合格者即可走向创业之路。

  相关链接

  今年1-7月,我区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个体工商户创业148家次,扶持小企业创业9家次,实现自主创业1519人,带动就业2900人。几年来从初期的几十位SYB学员创业者,发展到现有1300多名会员,近400家会员企业,规模、水平、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不断向服务和凝聚全区创业者方向迈进

 

  Forever21旗舰店亮相王府井

  本报讯 (记者 乔斐) 8月8日,全球时尚连锁巨头Forever 21中国首家零售旗舰店,亮相位于王府井的北京apm购物中心。

  深得全球年轻人亲睐的美国时尚零售连锁巨头Forever21总投资1270万美元,注册资本510万美元。新开业的旗舰店占地2500平方米,主要从事服装服饰、化妆品、护肤品、香水香料、饰品批发及零售,旗下产品包括女装、男装、童装、配饰及鞋具。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apm购物中心已进驻GAP旗舰店、ZARA复式旗舰店、NIKE BeiJing 旗舰店等一大批国际品牌。通讯员 谢庆东/摄

 

  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

  游客坐“雍和一号”畅游园区

  本报讯(记者 乔斐) 8月10晚,地坛公园彩灯齐放灯火通明,一辆被整块绿色草皮覆盖的环保“公交车”,满载着游客驶向分布在园内的模拟创意工厂站点,成为第三届“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记者注意到,这辆被称为“雍和一号”的环保公交车上有创意产业园投影、创意产业分布图触屏及互动装置。车身后部,人民美术工厂、东雍创意谷、亮点55号、方家胡同46号、航星科技园、天海园区、国学胡同11号、炮局胡同青年旅馆等各创意产业园模拟板块,以公交站点的形式依次展出,集中介绍各园区的产业特色,使这些原本分散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相互连接,使游客了解、贴近和体验创意产业,从中领略创意之美并参与其中,享受东城区创意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刘雷告诉记者,之所以设计用整块草皮装饰车身,是把本届艺术节的关键词“绿色”、“原创”、“之旅”贯穿为一个元素,以创意车牵头,融入绿色环保,综合为一个创意点。车身上的草皮都是正常养殖正常培育,通过技术处理,可以永久性存活。据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介绍,艺术节开幕的第一天,游客对环保公交车的创意非常感兴趣,纷纷询问胡同创意园的情况。刚刚参观完创意园区、从“雍和一号”下车的刘大爷老两口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在这些胡同里玩,通过参观了解到胡同里还有这么多的创意产业工厂,非常感兴趣,一定要实地到这些胡同参观参观。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是指原来东城区废弃的旧厂房,经过文化创意改造,吸引文创企业入驻,发展成为胡同文化的产业集聚区。目前,一些具备开放条件的文创企业已经向游客开放,通过打造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游带动创意产业发展。

 

  天街亮宝会寻宝评“十大”

  本报讯 (记者 乔斐) “天街亮宝会”作为第三届前门历史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8月8日在前门商业区举办。与前两届不同,本届首次邀请游客评选商业区十大特色。

  天街亮宝会由前门历史文化节组委会通过商户自荐、专家推荐,甄选出商业区100个“天街之宝”。天街之宝分为五大类,每一类有20个宝物,汇集在一张手绘的天街亮宝会寻宝图上。游客通过领取寻宝图,按图索骥,评选“十大特色宝物”、“十大文化符号”、“十大特色店铺”、“十大特色美食”、“十大特色建筑”。

  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邀请游客亲自评选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前门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享受文化旅游和体验消费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加了商家与游客的互动,促进商业发展。活动于本月18日结束,当天9点至12点,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

 

  便宜坊加大品牌保护力度

  本报讯 (记者 乔斐)近日,便宜坊集团公司结合“二五规划”落实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商标网络保护力度。

  集团公司对旗下的都一处、天兴居、力力、壹条龙、锦芳、御膳、功德林、锦馨、老正兴、正阳楼等11个品牌的无线网址和通用网址,以及中文和英文域名进行注册,对使用集团所属品牌名称申请无线网址、通用网址所有权的行为提出异议保护。

  据了解,“便宜坊”品牌已荣获“国家驰名商标”,旗下的“都一处”、“锦芳”品牌荣获“北京著名商标”,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都一处烧麦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集团负责人表示,品牌商标网络保护有益于提升集团无形资产效能,为落实“品牌战略”制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东方经贸城雍和大厦获评市级特色楼宇

  本报讯(记者 乔斐)8月8日,北京市商务委召开商务服务业示范楼宇和电子商务特色楼宇命名大会。我区东方经贸城、雍和大厦两座楼宇,分别被认定为本市第一批商务服务业示范楼宇和电子商务特色楼宇。

  此次被命名的商务服务业示范楼宇和电子商务特色楼宇都是主导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管理服务规范、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楼宇,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被命名的楼宇将有望在平台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改造方面,享受财政补助等优惠。

 

  中文在线获创新基金支持

  本报讯 (记者 乔斐)近日,中文在线数字版权保护平台项目,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 60万元。

  数字版权保护平台是应用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数字作品进行数字版权鉴权和追踪的版权保护平台。此次获得的创新基金是政府扶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基金。

 

  四川甘孜州孤儿急需过冬物资

  东城少年社区送“暖”

  孩子们亲手写下祝福的话语。

  本报讯 (记者 张林婷)8月9日,光明楼邮局的绿色邮政车专程赶到了体育馆路街道长青园社区,将18名社区青少年为四川甘孜州一家孤儿院捐赠的5大袋冬衣、生活学习用品打包运走。连同这些物资一起被送走的,还有孩子们写给那里的57名小伙伴的鼓励与祝福。

  事情还要从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网友“我才是鹏鹏猪”前几天发布的一条求助微博说起。据该网友介绍,四川甘孜州海拔4250米,气候恶劣,8月下旬气温已到零下。在甘孜州石渠县民政局孤儿之家有57个孩子,最大的才6岁,急需过冬御寒衣物和学习用品,希望爱心人士能够给予帮助。

  在网上看到这条求助信息后,长青园社区副主任张婧很想为孩子们做点事,她通过私信跟该网友进行了求证和核实,随后在社区青少年中发起了号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为这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没想到,这一号召马上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积极响应。

  8月9日一大早,10多名中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了社区居委会,为孤儿院的孩子们献上一份爱心。不一会,大家便募集到了5大包衣物和生活、学习用品。14岁的董婧怡带来鼓鼓的一包衣物和10多本书,她笑着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她学过的,对那里的小伙伴很有用。据了解,这是长青园社区为辖区的孩子们组织的一项暑期实践活动。与传统的实践活动相比,更能让孩子们对“爱”理解深刻。

  急需物资:6岁以下儿童的冬衣和学习用品,衣服洗干净就成。

  捐赠地址: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民政局孤儿之家   邮编:627350

  收件人:杨军康校长   电话:13618136169或0836-86233566

 

  暴雨无情人有情

  居民送锦旗感谢街道社区及时救助

  本报讯(记者 张林婷)8月7日下午,家住百果园12号院的居民常女士抱着写有“洪水无情人有情、政府为民暖人心”的红色锦旗来到了龙潭街道办事处,以感谢曾在“7 21”特大暴雨中帮助她家排除险情的街道防汛抢险工作者。

  原来,暴雨当天晚上19时左右,不断有雨水灌进常女士家。当时,常女士家里还有一位90岁高龄的老婆婆,如不及时排水后果不堪设想,情急之下他们拨通了龙潭街道办事处的抢险电话。收到求助电话后,街道立即派出15人组成应急抢险小分队奔赴现场。

  百果园地区地势地洼,等到抢险队员们赶到时,常女士家的积水已经与腰并齐了,大家马上开始进行抽水作业。直到23时30分,常女士家所在小院的水才被抽干。随后,队员们又与居民们一起把房内的积水掏尽。常女士含着热泪送上锦旗,“如果不是大家及时赶去救灾,我家里早就淹没了,90岁的老太太的命可能就没了,感谢街道这么快去救我们。”

  又讯  8月2日,患有肢体残疾的杨宝忠和视力残疾的刘平生老两口早早的来到了东花市街道枣苑社区,为社区送来了写有“百姓贴心人、人民好公仆”的锦旗。

  原来,老两口的感谢也与7月21日那场暴雨有关。当时,枣苑社区召开了灾后应急处理联席会议,并针对辖区的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搬迁户等特殊群体制定优先帮扶方案。当大家了解到人户分离的困难家庭杨宝忠老人位于昌平区的房屋漏水严重,又因地方拆迁无人管理,一直无法解决房屋漏水问题后,社区及时与东花市街道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为两位老人申请了帮困补助。社区残联为还为刘平生申请了盲杖。一件件实事让老两口十分感动。“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也不知道说啥好,只能送个锦旗表心意了。”

 

  北新桥:家长做裁判孩子当选手

  社区家庭暑期“棋”乐融融

  本报讯 (记者 倪艳)8月10日上午,在北新桥街道小菊社区居委会的四合院里,社区“暑期下棋友谊赛”正在举行。现场,孩子做选手,家长做裁判,大家“棋”乐融融。

  当天活动设置了象棋、五子棋、跳棋等棋类比赛项目。小选手们被分成了十个小组,大家认真对弈、以棋会友,家长们则在一旁当上了裁判。

  9岁的汪泽益是个小棋迷,刚开赛没多久,他就连胜了两局。他是和爷爷一起来的,爷爷汪伯仁今年72岁了,是位老棋迷,坐在两位小选手的中间,除了担任裁判,他还是小选手们的指导老师,每局下来,都要跟选手们交流一番。汪爷爷说,输赢不是最重要的,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让孩子既在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又能从中获得乐趣。

  “往年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裁判,今年我们将家长也请来了。”社区党委书记刘素欣说,暑假期间,社区组织辖区青少年进展馆听科普讲座、走上街头做志愿服务等多个实践活动。活动大多是要求父母亲和孩子们一起参与的,以此增强家长和子女的交流互动和情感沟通。

 

  朝阳门:法治文艺汇演生活气息浓厚

  居民自制小品讲身边实事

  本报讯 ( 记者 李冬梅) 8月9日,一部表演真实、情节感人的小品——《老妈的房产怎么分》将朝阳门街道“法治你我他、和谐千万家”法治文艺汇演掀起了一阵高潮。台上演的激烈,台下陪着抹泪,一时间真让人有点儿分不清戏里戏外了。

  作为《老妈的房产怎么分》的编剧、导演、主演,竹杆社区的王凤岐以生动的表演瞬间收获了大批胡同“粉丝”。“两周前通知我准备个小品,我就结合社区里曾经发生过的房产纠纷写了个本子。”由于有现实事例作为背景,王凤岐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拿出了脚本。第二天,她又从街坊邻居中“挑了”5位演员,仅仅排练了6次就登台演出。扮演母亲的王大妈已经80岁了,演起来依然非常“入戏”。戏中,两个女儿为了照顾老妈产生了纠纷,只有身体残疾的三女儿表示即使不要房产也会孝顺妈妈,感动了不少老人。“我特意没有写结局,就是想给大家留个想头,看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王凤岐说,今后自己还会继续写贴合百姓生活的小品。

  演出中,九个社区以及辖区单位通过小品、诗朗诵、三句半、快板、评剧、小合唱等形式自编自演了《紧绷消防这根弦》、《人人学法律》、《婆媳的故事》等生活气息浓厚、具有教育意义的法治题材剧目。

 

  景山:

  道德讲堂倡孝老敬亲之美

  本报讯 (记者 李冬梅 通讯员 吴晓静)近日,在景东社区道德讲堂上,居民诵经典、谈感想,感悟孝老敬亲美德的魅力。

  来自景山街道七个社区的50多位居民一起参加了唱歌曲、诵经典、学模范、发善心、送吉祥五个活动。“景山之声”百姓宣讲团成员贾婷婷为大家讲述了社区爱老模范袁汝玲常年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后,大家踊跃发言,表达了向榜样学习,传承孝老敬亲美德的愿望。

  “嵩祝院西巷管理公厕的小杜小宫夫妻,就堪称我们的榜样。”刘广珍老爷子现场说起了身边的模范事迹。原来,钟鼓社区有位孙老太太因为发烧有些头晕,在公厕里晕倒了。小杜不仅帮忙把老人扶出来,还帮着联系家人。旁边有人见了,还给老太太找水喝。”刘广珍感慨道,“能够处处关心别人,才能体现北京精神。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如果有人需要我的帮助,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帮忙。”

  据悉,景山街道“道德讲堂”活动将在各个社区陆续展开。

 

  昔日的北京满文书院

  译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者 安双城

  译文上联“福如东海水” 下联“寿比南山松” 作者 金宝森

  北京满文书院教学讲义及光盘

  满文不仅是满族的民族文字,也是清代的官方文字。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命儒臣借用蒙古文字拼写女真语,创制了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天聪六年(一六三二年),清太宗皇太极又令在老满文字母旁酌加圈点,并增添了特定字,出现了使用至今的新满文。清高宗在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发上谕:“指授臣工,肇为各体篆字”,并以三十二体满篆刊印了《盛京赋》。至此,满文的楷行草篆的书体皆备,上自皇帝和王公大臣,下迄庶民,皆用诸体满文所书的制、诏、敕、谕及碑版匾额,充分显示满文的书法美。现故宫、颐和园、北海、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历史名胜都有满文和满汉合璧书法存世。

  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满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皇朝,统治中国267年,并与当代的联系紧密、影响深远。满族人融入中原,与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满族文化的特点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瞩目,“满学”研究在许多国家兴起,当前已经形成了一股“满学热”。对满文的学习、利用和研究成为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举国强调文化建设的气氛下,不由使我们回忆起27年前始建的北京满文书院。

  1985年1月21日北京满文书院在北京宣告成立,创办人是金宝森(满族,爱新觉罗氏)。校址原设于东皇城根小学,后改在北京市第24中学。北京满文书院的办院宗旨是“培养掌握满文,有志于从事满学研究,热心于抢救满族文化的人们,为开发满族人民长期缔造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满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满族历史源远流长,而满文出现却比较迟。直到1599年,努尔哈赤下令以蒙文改制满文,才出现了所谓“老满文”。1632年,皇太极令满族文字学家改进老满文,在字母右边增加圈点,以区别原来不能区分的音节字母,又吸收汉语语言成分,创制了拼写借词用的音节。这种文字称新满文。乾隆皇帝为了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谕令儒臣拟出满文篆字。此后不少珍贵文献资料均由满篆抄写。满文是满族先世女真人各部族从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社会形态向一个较高阶段发展时期的产物。满文不仅是满族人民的民族文字,也是整个清朝时期官方文字之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满文字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加速了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满族文化的发达和满汉文化的交流。作为官方文字,三百年来用它记载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宗教、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多领域,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档案、文献资料,满文对丰富世界文化宝库有着卓越的贡献。满文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贡献,现实中也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例如,在边界谈判中,利用满文档案迅速解决了长期不决的纠纷;红学界争论多年的关于曹雪芹的族属和家世问题,因发现了有关的满文档案迎刃而解了;曹家被抄是因经济犯罪,与雍正继位的政治斗争无关。在自然科学方面满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地震研究、中医药研究等多方面翔实可靠的资料。

  满学研究要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就要掌握满文以便于充分利用满文档案资料。满文档案资料浩如烟海,被研究清史的学者、政策研究者、企业家们视为不可多得的瑰宝。清王朝入关前后的档案(包括满文老档)是我国历代王朝留给我们最多、最完整的史料。虽经列强掠夺,但至今仅档案一项,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保存的清代档案多达八百多万件,其中纯满文的就有近二百万件。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雍两朝奏折多达200万件。此外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雍和宫图书馆以及私人藏书尚未统计在内。这样浩繁的资料,由于精通满文的人才奇缺,目前翻译成汉文的为数不多,因而使大批珍贵的满文资料无法使用,限制了研究工作在更大范围内的开展,仅以国家“七五”规划中关于边疆开发的研究,就不能说没因此而受影响。

  满文档案是每件只有一份的档案,档案不同于其他书籍可以任意刊印发行,满文档案历经风雨侵蚀、虫蚀鼠咬、土掩尘埋,其损毁速度与翻译速度竞比令人心痛。满文需要抢救,满文人才需要加速培养,以免贻羞子孙后世。

  今天,满文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其他一些国家已开始重视对满文人才的培养。我国是满文的故乡,就其教学、研究、利用满文的实际现状,只靠高等本科院校培养满文专业学生难于满足实际需要,为了拾遗补阙,北京满文书院诞生了。

  在一些热心抢救满文的有识之士的呼吁影响下,在金宝森同志的倡议下,由满蒙两族的11位同志于1984年12月开始筹办满文书院,仅凭原北京书院研究所赞助的200元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免收学费,工作人员不取任何报酬,进行义务教育的业余学校。这种奉献精神感动了著名专家和满族知名人士。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原清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慨然允诺担任这小小单位的名誉院长,还经常给予专业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原北京出版社副总编王纪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任世铎、老舍夫人胡絜青、原北京市民委副主任张寿崇等10位人士担任书院顾问。胡絜青先生还亲笔为书院题写了校牌。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任国家民委主任的杨静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总检察长关山复还曾亲临书院视察,多次参加书院组织的活动。时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赵鹏飞对书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多次来到书院指导工作。

  书院成立后经教务委员会推举,金宝森任院长。业务上受市、区两级成人教育局的指导,经济上曾得到中国书院研究所、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委和个别满族人士的赞助,学制原为2年,后改1年。课程以满文为主,兼设有清史、民族史和各种讲座。组织市民听国内顶级满学专家的讲座,为满学走向大众打开了一扇窗口。2003年举办的首次“北京满文书法展”堪称民族文化奇葩。

  满文书院免费开办了近20年,先后有800余名学员毕业。2003年底,因为学校没有固定办学地点和编制、专家学者年事已高等问题,书院停办。满文书院停办后,一些有志青年秉承了北京满文书院免费办院的宗旨,本着“教书育人、义务授课”的理念继续为满文的传播努力着、奋进着。如今满文的濒危状态有所改善,对满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一可喜局面的形成与当初北京满文书院的努力和贡献是密不可分的。现北京满文书院自建成以来产生的档案已由金宝森老先生无偿捐赠给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妥善保存,永远留下了北京满文书院为抢救满文、培养满文人才的历史足迹。

  东城区档案局  吴海琰

 

  交警“老周”的博物馆

  “这些物件让我时常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用老周的话说,每个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他是和平里交通大队一名普通交警,他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今使用过的警帽、警徽、水壶、挎包等上百个物件,以及自己40年来的工作照片一一珍藏着,他的宿舍俨然成了这些物件的展出平台。他叫周锡成,同事们给他的宿舍起了个亲切的名字:老周博物馆。

  8月10日下午2点,刚执勤完的周锡成开着清障车回到和平里交警大队,摘下警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记者跟随周锡成来到交警大队办公楼的六层,在一间宿舍的门框上有一个小小的标牌,写着“老周博物馆”几个字。推开门,整个房间的桌面上、墙壁上、书橱里,警服、警帽、警徽,水壶、肩章、挎包等警用品映入眼帘。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在这间10余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放了上百件。

  “我热爱这份事业,收集这些物件是我的一个爱好。看着它们,总能让我回忆起从事交警职业这40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太多东西值得回味。”

  交警生涯四十载

  周锡成今年58岁,是和平里交警大队现有80多名交警中最年长的一位。

  说起当交警的过程,周锡成说,1971年,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从学生和复转军人中招收部分新人,“下放劳动”的300多名交警骨干回归岗位,以老带新。当年只有17岁的周锡成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北京交警。1987年,周锡成被分配到东城区和平里交通大队。

  1997年,根据工作需要,周锡成走下三尺岗台,承担起了日常交通疏导、清拖故障车的工作。“快”是清障车的第一要务,特别是老周所工作的北二环,车流量特别大,早一分钟清开一辆故障或事故车,对交通的影响就会大大地降低。同事们说,“清障车在老周手里已被运用得格外熟练,怎么能最快解决,又不伤到车,老周张口就能说出来。”这都是周锡成在交警岗位上练就的一身本事。

  在同事眼里,有着40多年交警职业生涯的周锡成始终满怀着激情与执着在一线岗位上忙碌着。家住东四环外的他,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单位,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而加班加点,对于周锡成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因积劳成疾,周锡成落下关节炎、慢性胃炎等职业疾病。“好不容易休息一次,却经常赶上临时执勤,还好单位给安排了宿舍,也是方便临时执勤有个休息的地儿。”

  “这么多年,习惯了。只是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周锡成说,因为身体和年龄的缘故,家人曾多次要求自己提早退休,但他却舍不得放下工作。

  收集物件上百件

  从警40余年来,周锡成共搜集了上百件警用物件。2009前,周锡成开始在自己的宿舍里陆续将收藏的物件摆放出来。“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物品用旧了都是要上缴的,上缴了旧的,才能领到新的。”老周说,直到80年代自己才真正开始收藏物件。一些70年代警徽、警帽等物件,是周锡成后来在朋友的帮忙下收集来的。正因为如此,周锡成格外珍惜这些物件。

  周锡成将物件细分了四个年代段,他告诉记者,每个年代段都有一样他最钟爱的物件:70年代,穿着“七一”式警服正在执勤的工作照;80年代,他所在的摩托分队荣立“集体二等功”的合影;90年代,第一件“九九”式警服。

  “这是我的第一张工作照,当时交警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路口指挥交通,一个路口需要两名交警,在岗楼里管理信号灯的是正岗,在路口中央指挥的是副岗。”

  周锡成指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显示的是1972年冬天,老周穿着藏蓝色的“七一”式警服,正在美术馆路口的岗台正在执勤。周锡成说,当年路口使用的红绿灯都是手动操作的,要想让哪边路口的信号灯亮,交警就得把扳手扳向相应的方向。扳一下,东西方向绿,南北方向红;再扳一下,南北绿,东西红。信号灯没有倒计时显示,红灯亮起时,还得拿着高音喇叭大声提醒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记者的目光被墙壁一张多人的黑白合影照片所吸引,还没等记者开口问,周锡成已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来,“这是我最为自豪的一个场面。”周锡成回忆说,80年代的交警队伍逐渐摩托化,1984年,他进入了交警摩托车队。交警们出勤骑的是摩托车长江750,也叫侧三轮,北京话俗称“挎子”,主要负责二环路的巡逻工作,“交警开着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起到警示的作用。”1987年,他所在的摩托分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当年他和同事们一起拍下了这张合影。

  “老周博物馆”现在可出名了,队里的年轻交警没事就爱来屋里转转,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热情的周锡成总是不厌其烦的为大家讲述着每个物件背后的故事。

  干一行就爱一行

  采访当天,周锡成穿的是99式警服,要不是周锡成提醒,真看不出他身上的这套警服已经穿了13年了。原来,1999年,北京交通民警在经历71式、83式两次换装后,统一改穿99式警服。周锡成说:“交警非常注重外在形象,我们对警服很爱惜的,整洁、熨烫、无皱,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从1999年领到这套警服后,周锡成没再换过新的,“对它有感情,等穿得太旧了,我就将它收藏起来。”

  他指着书柜上的几个物件说,这是70年代交警执勤装备每天必备的“四件套”:指挥棒、口哨、水壶、喇叭。“当年的水壶是不保温的,冷了将就着喝,或者要执勤地点周边的居民家接点热开水。”周锡成说,当时警民关系很融洽,交警们自己都不记得喝过多少大爷大妈家的热水了。

  相比七八十年代,如今的执勤装备和工作模式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反光背心、对讲机、摄像机、POS机……装备越来越齐备了。周锡成笑着说,如今让他又爱又恨的要算是POS机了。“70年代的罚单就像张收据,80年代出现了“手写两联”,如今出现了POS机。只要一插卡,司机的违法信息就能直接记录下来,执法时更方便了。可是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周锡成的言语中透出一丝丝无奈。原来,使用POS机要求交警背熟交通违法代码。“年纪大了,总感觉自己脑子不好使,不过我要与时俱进,干一行就钻研一行。”

  如今“学习”成为周锡成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有时间他便和同事交流学习新型摄像机、POS机的使用方法。每天他还要花很多时间来背交通违章条例和交通违法代码信息。周锡成笑着说,“我可不能辜负了这些好东西啊。”

  本报记者 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