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服务 > 东华流韵 > 非遗
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经过逐渐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陈式、杨式、吴式、孙式、赵式等六大太极拳流派,还有太极五星锤、八卦太极拳、郝式太极拳等等。

  吴式太极拳系满族人全佑(18341902)所创。全佑之子吴鉴泉(18701942)“贯满族音译故姓吴”。在父亲的教导下,太极拳的造诣日益精深。1912年后,杨氏门弟子许禹生(18791945)在北京创立体育研究社,邀请杨少侯、杨澄甫(18831936)、吴鉴泉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太极拳开始公诸于众,传于门墙之外,造福社会。

  李秉慈,国内太极拳名师。1946年从师于吴式太极拳第三代掌门人杨禹廷宗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器械及推手等。幼年为祛病健身而习武,追随杨禹廷36年之久。19491982年先后从杨禹廷、常振芳、史正刚、骆兴武、单香陵、刘谈锋等名师学习太极拳、查拳、大悲拳、形意拳、六合螳螂拳及程派八卦掌等。

  他从事武术教学、训练、调研、评审、裁判等工作30余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参加“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42式太极剑及推手教程的编审、录像工作。与师弟翁福麒编著《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和《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并录制了吴式太极拳、剑、刀、杆、推手等光盘。

  吴式太极拳特点概括的四个字就是轻、静、柔、化。吴鉴泉对家传的太极拳,在教学上不断发展。在慢架中,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和规矩,连绵不断,符合太极阴阳理论。快架子则仍保留跳跃和发劲等身法、手法。

  吴式太极拳的功架紧凑,松静自然,充分表现出轻灵、圆活和动作贯串的特有风格。推手要求立身中正安舒,手法严密,着数多样化,细腻绵柔,守静而不妄动。活步大搏,更是机动灵活,粘走成宜。烂采花是散手,更是出神入化,动若江河。此外,吴式太极拳还保留了较多的传统器械项目,如太极剑、太极对剑、太极刀、太极1 3(大枪),太极刀枪,太极扎四枪和粘杆等。